借力军民融合,民营企业转型再添新动力-新常态官方网站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客服电话:18810994001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新常态官方网站

借力军民融合,民营企业转型再添新动力

发布时间:2019-05-29 21:32
作者:吴洁
来源: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讯平台

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但近些年外在的市场压力以及内在的同行恶性竞争让民营经济渐显颓势。


王利博制图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困难多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资料显示,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生产成本的增加、资源环境的约束、劳动成本的上升等诸多问题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直是市场的运行机制,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转向发展中期阶段关键的时间节点,转型成功与否往往关系着企业的自身命运,是“新生蜕变”还是“惨遭淘汰”,一直牵动着民营企业家们的心。


我国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受市场经济制约、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对于时下民营企业处境难的问题,今年4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于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国家将按照竞争中性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主动服务中小企业,实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等多项措施打造公平便捷营商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多部门助力通畅民营企业“参军”渠道


在经济新常态下,各方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民用高科技领域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和材料技术等向军用技术输出可进一步推动我国军工能力结构的升级,全面提升核心能力和基础能力水平,实现由机械半机械化军工向以信息化为主导、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数字军工转变的同时,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嫁接转移,也有效带动了民用通信、无人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物联网等大批新兴产业。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正是蕴含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也是为民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2016年我国有130000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000多家进入军工行业。由于政策法规构建系统不完备、衔接不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未跟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种种问题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有壁垒。随着各部委、军队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和措施,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通畅民营企业“参军”渠道,帮助民营企业寻找“民参军”渠道,组织“民参军”企业与军工央企进行对接,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园,启动军民融合专项产业园,大力支持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的道路越来越宽。


以西安为例,众所周知,西安是军工资源大市、军工产业重地,近年来,西安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持续加大军民融合发展力度,提出了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方案,构建“一区两园四基地”的总体格局。目前,高新、经开、航空、航天4个开发区聚集了全省军工和民口60%以上的生产企业、90%的科研院所,建成了兵器工业基地、军工电子信息产业园、船舶产业园3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格局。翱翔小镇、空天小镇、兵器小镇等一批军民融合特色小镇建设,成为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17年仅西安市,民参军企业达到400家,军民融合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除此之外,西安市政府为军民融合企业和金融机构“做媒”,为项目和资金“搭桥”,深化产融合作,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题,打通军民融合通道,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由此说明,政府在军民融合中扮演两种角色,一是直接干预军工企业的并购活动,参与有关军工企业改革、并购的重大决策;二是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法律、经济等间接的方式影响军工企业。简而言之,这种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的大战略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开通了快车道。


以自主科技为引擎 借力军民融合转型


国家的政策扶持,仅仅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靠企业自身技术实力说话。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列的德力西集团也是最早在军民融合产业中“吃螃蟹”者。


德力西集团最早以热继电器起家,凭借着多年的艰苦创业,从单一低压电器产业,发展形成以上海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生产基地、杭州仪器仪表生产基地、柳市低压电器元件生产基地的“金三角”产业构架。2002年,温州德力西集团凭借着自身技术实力,开始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生产电器产品。2003年10月16日,随着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飞向太空,德力西扬名海外。此后,德力西又助力“神舟六号”飞向太空。“神五”、“神六”成功上天成为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谈论自己企业产品质量时的骄傲。



对于德力西集团来说,军民融合意味着既承担国防义务,也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这是“双赢”的选择。胡成中表示:“企业家更要有国际化视野,勇立潮头,扛起使命担当。”胡成中是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事业起步虽低,但眼界远大,灵活有主见,战略意识很强。也正是这一点,德力西才能从当时近5000家温州低压电器小工厂里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同样以小店起家的宗申产业集团是一家在工业领域底蕴深厚的传统制造业民企。从1982年投资开设的一家摩托车修理店起家到现在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及年销售额均突破20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业务遍布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大企业也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问题。


面对转型,宗申产业集团现以逐渐退去传统制造的“外衣”,向新能源(油转电)产业、以水上飞机为主的通航产业和以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军民融合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宗申产业集团自主研制的军民两用产品——航空活塞发动机,先后挂载于彩虹、翼龙无人机试飞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宗申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左宗申表示:“公司在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投入巨大,不管是在点燃式重油发动机技术,还是航空活塞发动机高空适应性设计技术方面,都已到达国内领先水平,航发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航发国产化的逐步实现是确保‘民参军’能力架构的重要保障。”未来宗申产业集团产品将不断向其他军工领域延伸。


近些年,有很多通过进入军民融合领域、科技升级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代表,如江苏德明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改性酚醛保温系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建筑保温、国防军工等行业,公司董事长范平一说:“军民融合对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大机遇,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市场,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与尖端技术单位合作的机会。”


湖北晟起模具科技公司抓住军民融合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成功完成了一批航海航空零部件样品的生产,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军工订单的增多,使得晟起模具的业务重心从民品逐渐转移到军工领域,军工产品达到了90%以上,今年一季度,公司产值比去年增长60%。


北京现代产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彭剑彪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全局,是大势所趋。伴随着国家鼓励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社会资本参与军工领域的热情不断高涨。未来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的环境下,我国的军民融合进程将不断加快。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会成为推动各区域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意味着这是一次发展的时代机遇。军事工业往往集聚了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力量,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方面拥有一批重大核心技术,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地方区域具有空间、资本、人才等资源,军民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创新将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助力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新常态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该网站使用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