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应关注为军事斗争做准备-新常态官方网站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客服电话:18810994001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新常态官方网站

军民融合应关注为军事斗争做准备

发布时间:2019-03-05 13:38
作者:沈念
来源:网信军民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


在我国,从来不缺少“兵民一体,兵民一家”的思想。古代历朝实施的“屯田戍边”就是“兵民一体”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又将“人民战争”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给予了日本侵略者严重打击,缩短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当今,军民融合已成为国家战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军民融合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如今讲军民融合,社会上普遍有一种偏颇的观点,认为和平时期,天下大同,该是“马放南山”的时候了。一说到军民融合,有很多人依旧抱着“军转民”的固有思路要求军用技术加速转化为民用。其实,当前的军民融合是双向融合,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最大程度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发挥好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然而,和平时期依旧要看清天下大势,并顺势而为。当今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既有多数国家要求和平发展的普遍呼声,也有某些为抑制中国强大不惜一战的战争叫嚣。中国是要维持和平发展的,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的重要战略思想,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赞同这一思想。有人将中国明确视为“战略竞争者”,将打压、围堵、遏制中国为己任,不断在我国周边制造所谓的“安全热点事件”,持续挑战我国国家安全底线和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


面对持续增强的国家安全压力,我们认为我国新时代军民融合更应该关注未来军事斗争,更应为可能的军事斗争做准备,不能视而不见,不能寄希望于那些好战的人变得仁慈。中国不主战,但不能不防战,更不能怯战。简单说,就是要来一场新时代的“屯田戍边”。其核心就是:和平时期在做好“守边固防”(包含发展与其对应的国防力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好经济,持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战时则以全民之力保障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当然,这个转变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和平时期就未雨绸缪,为可能到来且强加于我们的战争的发生,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这其中包括建立有效(能作到快速反应、有效应对、战之必胜)的国家防御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而不至于仓促应战,被动挨打。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我们认为,现有的国防动员体系并不仅仅指兵员动员,也并不仅仅指建设几支预备役部队,而指的是全民战争的组织动员、资源保障、宣传动员等。这里,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民众思想不适应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对于战争,绝大多数人只是在电影里、电视剧里、书本上看过。对于那种被侵略、被奴役、任人宰割的亡国之疼没有切身感受。长期的和平,客观上造成人们更加关注经济成长,更加关注个人发展,更加关注发家致富。大众对国防安全观念相对淡薄,或是认为与己无关。在这样的模糊观念状态下,一旦启动国防动员,从民众层面会有一定的思想阻力。


(二)组织能力不适应


目前,政府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都是按照和平时期国家治理,以及国家机关正常运行的通常标准设置的。应对战争模式的只有国防动员一个机构,力量单薄。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怎么先行?如何行?如何调集粮草?如何存放?如何运输?如何保障运输安全?如何分配?这是需要有组织保障的。对应今天的国防动员来说,就是国防动员的级别是什么?对应这个级别有哪些资源需要事先筹备?如何筹备?怎样安全储存?谁来负责筹备?费用渠道从哪里来?哪些资源可以临时征集?这些战时资源如何正确分配?如何快速运输?配套的组织体制是什么?管理层级如何安排?政府各机构如何协调运作?职责是什么等。这些单靠一个国防动员机构是无法完成的。


(三)资源保障能力不适应


战时的资源保障与经济建设时期完全不一样。经济建设时期完全是市场行为调配资源,而战时的资源征集与调配就涉及许多国家指令行为。如何较好地解决民利与国利的关系?如何行使国家权利保障战略资源并首先满足国家要求?法律上虽有安排,但很笼统,执行力差。而这样的转化制度设计,长期以来并没有研究透彻,要结合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深入研究。另外,现有国家基础设施中,军民都能保障使用的占比不大,如机场与港口、互联网与通信网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未雨绸缪。


(四)体系对抗能力不适应


现代战争的特点就某个方面来说是打信息战,不管是局部冲突、局部战争还是全面战争,信息战都始终贯穿其中,甚至先于枪炮爆发而“开战”。而在信息网络安全领域,在防护核心信息安全方面,在保护信息化指挥渠道方面,我们的弱势更加突出。所以,我们需要特别加强国家体系对抗能力的提前构建。


(五)国防教育手段与能力的不适应


目前,国防教育手法传统,手段较单一,受众面也狭窄,多数仅限于各学校和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比美国,我国大众对国防的认知差异较大。我国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或支配,民众虽有“家”“国”概念,士大夫阶层(知识阶层)也还具备“家”“国”情怀,很爱国,可是具体到国防事业建设上,无论是建军队,还是修防御,均认为是国家的事情,完全与己无关。


美国的情况大有不同。美国民众更理解国防的概念,反过来说,政府与民众沟通国防安全问题更加容易且易于见效。目前,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大打贸易战,美国民众中虽有反对呼声,可多数人还是沉默了。特别是近些年来,美国政府打着“反恐”“正义”“维护民主价值”等名义接连发动了几场对外战争,尽管美国自己损失也很大,可国内民众都没有像反对越战那样大规模抗议。应该说,美国每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政府都需要对此做一番鼓动宣传,都要把自己描绘成正义的化身,这客观上无疑就是一次国防安全教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政府的国防安全教育还是比较有效的。


二、有关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提出装备“体系建设思想”,并指出:“要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结合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还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要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


故而,当下的军民融合、国家科技创新都应该优先保障强军、强国防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军民融合大战略中的“民”为“军”服务的强军含义,包括在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应有所突破。


(2)运用系统工程思想,深入探讨战时动员体系及战时政府运行体系,并制定相应体制机制以进行切实保障。


(3)提高国家基础设施军民两用程度,如机场、港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设施(含通信设施)等。


(4)做好重点战略资源的储备。


(5)加速体系化对抗侵略战争的能力建设,弥补短板。


(6)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坚持“保军”思想,并放开眼界,博采众长,发挥优势,重点关注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设计思想,形成更多有效的、高性能的国防安全产品,真正起到“国家安全基石”的作用。


(7)推广大国防概念(包含网络空间主权),国防教育要创新手法,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并在各阶层广泛开展,以提高大众的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而不仅仅是限于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同时,教育宣传内容也需改进,不应只讲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割地赔款、外敌欺辱,我们还要讲保家卫国、保卫胜利果实,用自己的行动切实捍卫自己的幸福生活。


(8)鼓励“民参军”。欢迎民间资本、民间先进技术参与国防建设,打通运作机制,建立开放的国防装备工业体系。


(9)建立国防创新基金,重点投资基础预研及技术转化等。


来源:《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新常态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该网站使用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